“假节”、“开府仪同三司”这些是什么意思?
1、360问答假以符节,持节。古代使臣出行,持节为符信,故称。 2、汉末之该尼与魏晋南北朝时,掌地方军政业的官往往加使持节、持节或假烈操远京凯此个该似法节的称号。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;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;假节得杀犯军令者。(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傕(李傕)又迁车骑放将军,开府,领司隶校尉,假节。汜后将军,稠右将军,张济为镇东将军,并封争另困鲁织节分春走列侯。傕、汜、稠共秉朝政。济出屯弘农。”)。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:"李傕入长安,欲结术为援,乃授以左将军,假节,封阳翟侯。"《晋书·职官志》:"使持节得杀二千石多以下;持节杀无官位人,若军事,得与使持节同;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。"《周书·泉企传》:"孝昌初,又加龙骧将军、假节、防洛州别将,寻除上洛郡守。"至隋唐时,持节、假节已有名无实,但仍通称出任刺史、太守为假节。 3、借用符节。 4、虚伪的节操。补充: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,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。三司即三公(司空、司马、门句司徒)。东汉以后,三公虽不掌具体政务,却仍为皇帝高级顾问。但三公名额少,不能满剂厂茶断规界尔斯钱掌足需求,因而产生了为导械电与之相比拟的荣誉虚衔。殇帝延平元年(106),车骑将军邓骘的仪同三止所绿司为仪同三司之始,其比拟三公均仅限于班位与礼仪,不具有开府辟僚属之权。西晋时,开府与仪同三司连称较多,逐渐通下音愿脚简用,发展为官号。两汉以来,比九烧做觉想简拟三公的荣誉虚衔都必须有本官,及其成为官号,仍借本官自重。西晋三司不必指实职。东晋南朝,开府仪同三司是虚号,渐不为人所重。北告感宁费航解魏开府与仪同三司分别为两个官号。前者单指开府辟官,不必同于诸公;后者单指礼仪同于诸公,不得开府辟上力按切阿宽问识该吸官。兼任二者,意义便略同于东晋南朝,唯辟官少于诸公。北齐设开府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。北周分置上开府仪同三司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仪同三司、仪同三司等散官号,以酬勋劳。隋初沿袭。炀帝留开府仪同三司,余均罢废。唐、宋、元因之,开府仪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,至明代罢废。阻卷动志待民伟占清代称出任外省督、抚者为开府,但与魏晋南北朝开府辟召僚佐已非同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