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樱花三月游梅林
  天气不温不火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驱车东行十余里,来到梅林。这座以梅为名的赣县县城所在地,据说已成了樱花的海洋。县城之南的贡江北岸,新辟园林,遍植樱花,春风煦暖时节,群芳吐艳,蔚为壮观。
  汽车从客家文化城东侧穿过,即到贡江水滨。但见游人如织,男女老少,漫步于樱花丛中。我们下了车,加入到赏花的人群里。对岸青山如黛,江中碧水缓流,眼前樱花浪漫,好一派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!
  沿着花间小道,信步西行,忽然,一座别致的园门映入眼帘,“宗师园”三个大字赫然在目。入得门来,一尊尊雕像呈现于眼前。这些宗师,都是曾在赣州生活过的文化史上卓有盛名的先贤名师,比如两度挥毫题写赣州八景的大文豪苏东坡、留下了千古名句“郁孤台下清江水”的爱国词人辛弃疾、在通天岩开坛讲学的阳明心学创始人王守仁等。就在我驻足于东坡雕像前,默默注视着这位震古烁今的一代宗师时,恰巧遇上了对赣州文化颇为稔熟的文瑞先生和这个园林的建设者。参与了这道风景规划设计的文瑞先生告诉我,宗师园只是其中的一个园,前面还有好多个呢。
  原来,这条新近落成的江边景观带叫作“赣南客家名人公园”,它以“一祖四园二堂一坊一团”的形式,沿线串珠般地展现了与赣州富有渊源的着名人物。如同宗师园这样的半封闭型主题园林,尚有状元园、乡贤园、名宦园、开基祖灌婴园等许多个。看来,这个地方很有故事,需要静下来细细地看,才能够读懂它承载的情节,而绝不仅仅是欣赏樱花那般简单。
  步出宗师园,依例是花枝招展、青枝玉叶。偶尔,可以看见凉亭、木桥之类的建筑小品。难得的是,这些园林小品处处让人感觉与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,不突兀,不造作,不画蛇添足,浑然天成,尽得天趣,可以看出建造者的良苦用心。特别是善于因地制宜,在保护好每一株百年古榕的同时,借助围栏、凳椅等细部处理,巧妙地营造出一个个天人合一的游人休憩场所。昔日的荒坡僻壤,如今顿成绰约风景,这就叫作化腐朽为神奇吧?
  当然,最让人倾心的是那些铺展名人风貌的小园林,它们看似独立一段,其实互为一体,共同撑起了整个滨江公园的大主题,散发出公园的独特文化气质。花木总有时令,文化贯通古今;花木大同小异,文化各具千秋。正是这些名人雕塑群里洋溢着的文化芳香,丰富了公园的神韵,升华了公园的品位。
  因江做文章,借水添神韵,这是近年来各地江城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关注的手笔。如何打造滨江公园或沿江绿化带,在大体相似的江边做出独树一帜的风景,使这个“滨江”异于那个“滨江”?答案其实非常简单,这就是文化。任何一个滨江公园,没有主题就少了魂魄,缺了神采。只有用鲜明主题连缀起来的形式,才不会散架,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,而文化是凝聚园林、涵纳主题的最佳载体。
  如果说没有文化资源可资利用是无奈,有文化资源不善利用则是悲哀。就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,城市建设注重文化元素,不仅是必要,更是铸造精品之需,否则便是对自身文化积淀的浪费。纵观那些比较成功的滨江公园,大抵不曾忽略打文化牌。蜿蜒于红谷滩新区滨江沿岸的南昌市赣江市民公园,因为其由10个版块组成的赣文化长廊,而让人流连忘返;长沙橘子洲旁的湘江公园,因为其浓郁的楚文化味儿,而让人总也看不够。文化彰显特色,特色成就魅力,不同地方的文化本身就是一宗独有的资本,也必然能够制作出独特的名片。
  看着眼前的贡江水畔,想着曾经漫步的江城之滨,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。建设可以凸显一个地方的神采,也可以毁灭一个地方的风华,白手起家的时候,善于建设是多么重要的事情。可是,凡是重要的东西,往往不那么容易掌控。譬如这滨江公园的打造,即使你懂一些文化,你还得知道如何去表现它。在这个方面,赣南客家名人公园的建设者们无疑动了许多脑筋。同样是人物,不同的分区,怎样避免千篇一律?怎样规避呆板单调?当我穿越一个个主题小园林时,我发现,打开思路,表现手段是丰富多样的。大理石、鹅卵石,立体的、平面的,组合型、分列型……不同的材质,不同的雕塑方式,完全可以各得异趣,尽展风采。
  樱花开有时,文化蕴乎中。三月里绽放的樱花固然让人心醉,那些石头里客家名人透露出来的风骨,却将恒久地温暖来来往往的人们。也正是如此,可以想见,尚在建设中的赣南客家名人公园,必将成为梅林古镇贡江北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